继续涉入主要是指转移金融资产时又为受让方提供担保的情况,导致所转移资产的风险没有彻底转移出去,有种藕断丝连之感,这种情况需要确认继续涉入资产和继续涉入负债。
继续涉入资产=转移部分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财务担保金额二者之中的较低
继续涉入负债=财务担保金额+财务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提供担保收取的费用)
担保金额,是企业所收到的对价中,可被要求偿还的最高金额。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通常是指提供担保而收取的费用。
【例题】甲银行与乙银行签订一笔贷款转让协议,由甲银行将其本金为10 000万元、年利率为10%、贷款期限为9年的组合贷款出售给乙银行,售价为9 900万元。双方约定,由甲银行为该笔贷款提供担保,担保金额为3 000万元,实际贷款损失超过担保金额的部分由乙银行承担。转移日,该笔贷款(包括担保)的公允价值为10 000万元,其中,担保的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甲银行没有保留对该笔贷款的管理服务权。
【要求】
(1)描述甲银行针对该笔贷款转让的处理?甲银行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金额?甲银行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负债金额?
(2)作出相关的账务处理。
【答案】
(1)甲银行应当按照继续涉入该笔贷款的程度确认有关资产和负债。甲银行应当按照3 000万元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甲银行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负债金额为4 000万元。
(2)会计处理: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9 900(售价)
继续涉入资产 3 000(转让贷款账面价值与担保金额的孰低)
贷款处置损益 1 100(差额)
贷:贷款 10 000(贷款账面价值)
继续涉入负债 4 000(担保金额3 000+担保合同公允价值1 000)
【解析】
甲银行由于对该笔转移的贷款提供了部分违约担保,因此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该笔组合贷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而且因为贷款没有活跃的市场,乙银行不具备出售该笔贷款的“实际能力”,导致甲银行也未放弃对该笔贷款的控制,甲银行应当按照继续涉入该笔贷款的程度确认有关资产和负债;
由于转移日该笔贷款的账面价值为10 000万元,提供的财务担保金额为3000万元,甲银行应当按照3000万元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
由于财务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所以甲银行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负债金额为4000万元(3000+1000)。